增程式电动车凭借“城市用电、长途用油”的特性迅速普及,但其核心部件——增程器(小型燃油发动机)的“长期闲置”问题却引发行业热议。支持者认为增程器作为应急动力源无需频繁启动,反对者则警告闲置会导致机油变质、密封件老化等连锁故障。这场争议的本质,是使用场景与机械特性的深度博弈。
机械部件的“用进废退”定律。增程器虽排量小(通常1.0-1.5L),但结构与常规发动机无异,包含活塞、连杆、曲轴等200余个运动件。长期闲置会导致机油沉淀在油底壳,曲轴箱通风系统失效,使活塞环与气缸壁缺乏油膜保护。某实验室模拟实验显示,增程器停放6个月后,首次启动时的摩擦力比正常使用车辆高40%,导致活塞环磨损量增加3倍。更严重的是,橡胶密封件(如气门油封、曲轴前油封)在长期静止中会因溶剂挥发变硬,某理想ONE车主反馈,车辆停放8个月后,增程器出现严重漏油,维修费用达1.2万元。
机油劣化加速部件损伤。机油在增程器中不仅润滑,还承担清洁、散热、防锈等职能。长期闲置时,机油中的抗氧化剂会逐渐失效,与空气中的水分、氧气反应生成酸性物质,腐蚀金属部件。某检测机构对停放1年的增程器机油进行分析,发现酸值(TAN)从初始的1.5mgKOH/g升至4.2mgKOH/g,远超更换标准(3.0mgKOH/g)。此外,机油中的粘度指数改进剂会因高温老化分解,导致机油粘度下降,无法形成有效油膜——某问界M5车主在停放5个月后启动增程器,因机油粘度过低造成涡轮增压器轴承烧蚀。
电池管理系统与增程器的协同困境。增程式电动车通常采用“电量保持模式”保护电池,当动力电池电量低于20%时强制启动增程器。但若用户长期插枪充电,电池管理系统会抑制增程器启动,导致其长期闲置。某岚图FREE车主反馈,车辆连续3个月保持满电状态,增程器仅在首次提车时运行过20分钟,最终出现曲轴无法转动故障——停放期间机油沉淀导致启动马达负荷过大,烧毁电机。更极端的情况是,某些车型的增程器冷却液泵由发动机驱动,长期不启动会导致冷却液循环停滞,局部温度过高引发缸体变形。
破解闲置困境需技术与管理双管齐下。技术层面,车企已推出自动维护功能:理想L系列增程器配备“健康管理模式”,若检测到连续30天未启动,会自动运转10分钟进行机油循环;岚图FREE在OTA 3.2升级后,可向车主推送增程器启动提醒。管理层面,用户需建立“定期活化”意识——建议每周启动增程器10分钟(转速保持在1500-2000转/分钟),使机油充分循环;每月进行一次30分钟以上中速行驶(车速60-80km/h),通过负载运行清除活塞环积碳。对于长期停放车辆,可断开蓄电池负极或使用智能维护器保持机油压力,某特斯拉Model S车主采用该方法后,增程器在停放1年后仍能正常启动。
行业标准的缺失加剧争议。目前,国内尚未出台增程器专用维护标准,车企多参照传统发动机的保养周期(如每1年或1万公里更换机油)。但增程器实际工况更恶劣——频繁启停导致机油乳化风险更高,某日产e-POWER车型在-10℃环境下停放2周后,机油中出现大量白色乳化物,经检测为水蒸气冷凝所致。行业专家呼吁建立增程器专属维护规范,例如将机油更换周期缩短至6个月或5000公里,增加停放期间的湿度控制要求。随着增程式电动车保有量突破500万辆,这场关于“闲置”的争议,终将推动技术迭代与标准完善。